价值理论的危机与出路
仇德辉
目前,整个社会科学中存在争议最多的理论莫过于价值理论,没有任何一种学说像价值理论那样,存在着如此繁多的、莫衷一是的、各自为政的观点。这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这绝不能归咎于价值现象的矛盾性与复杂性,而只能归咎于在整个价值理论体系的内部存在着某些严重的危机,问题在于能否正确认识和圆满解决这些危机。
传统价值理论的危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统一化危机。
传统的价值理论长期停留在零散的叙述性分析之上,不同社会学科在价值理论上存在大量相互矛盾的论点,每一种论点往往只适用于特定的社会领域和社会历史时期,只有较低的系统性、兼容性和公认性,具体表现在:
1.不同社会学科的价值理论中,价值所代表的内涵有很大程度的差异,其度量的方式也大不相同。例如:在价值哲学或哲学价值论中,价值所表示的主要是伦理与道德等方面的含义,其大小用真善美(或假丑恶)的程度来衡量;在政治经济学中,价值所表示的是商品中凝聚的人类一般劳动量,其大小用劳动者生产该种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在经济学中,价值所表示的主要是商品的生产费用或劳动成本,其大小用商品在生产、交换和消费时所耗费的货币量来衡量;在价值工程学中,价值所表示的是功能与成本的比值。
2.同一社会学科的价值理论中,往往存在着严重的内部矛盾与冲突,有着众多的学术派别。例如,在哲学价值论中,根据观察角度的不同,有主观价值论和客观价值论之分;根据研究出发点的不同,有人本价值论和进化价值论之分;根据价值属性的不同,有属性价值论和关系价值论之分;根据价值的决定因素的不同,有主体价值论、客体价值论、两因素价值论和三因素价值论之分;根据事物的价值关联性的不同,有非统一价值论和统一价值论之分;根据事物的价值还原性的不同,有非还原价值论和还原价值论。
3.社会科学的价值理论与自然科学完全脱节。传统价值理论似乎完全建立在超自然的基础之上,它把价值运动看作是一种完全理性的、脱离一般物质运动的特殊运动,使价值理论与自然科学完全隔绝,无视自然科学特别是耗散结构论、协同学论、突变论及超循环论在研究生物运动和人类社会运动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果。
(二)自然科学化危机。
传统价值理论的基本假设和基本观点都建立在主观想象的基础之上,无法验证其客观性和准确性,例如:“价值的大小完全取决于个人的主观感觉和主观评价”、“不存在任何客观的、统一的价值判断标准和基准尺度”、“事物的价值量取决于该事物对于人所产生的苦乐量”、“价值是欲望的函数”、“价值就是负熵”、“价值是事物满足人的需要的一种属性”等观点,都是一种主观假设,都是主观想象的直接产物。价值理论只有大量引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并严格遵循自然科学的逻辑法则,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研究前提和推理论证的主观随意性。
(三)数学化危机。
除了经济学,其它学科的价值理论几乎没有采用数学分析手段。在使用价值度量问题上,传统价值论认为,不同层次及不同形式的使用价值之间没有任何“可通约性”,不能进行相互比较和统一计算;在劳动价值度量问题上,传统价值论(主要是政治经济学)采用时间形式来度量劳动价值,无法用精确的、定量的方式来定义劳动强度、劳动熟练度和劳动复杂度等变量,因而无法在此基础上建立劳动价值与各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传统价值论在数学化程度上的局限性,在根本上决定了它在实际应用上的局限性。
价值理论在整个社会科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的发展状况在根本上决定和制约着整个社会科学的发展状况:它一旦存在某种概念上的模糊或朦胧就会在社会科学的许多概念上引发更大的混乱与暧昧;它一旦存在某种观点上的谬误就会以不断扩大的方式传播到社会科学的其它领域;它一旦出现某种理论上的危机必然导致其他许多社会科学出现更严重、更深刻的危机。由此可见,正确认识和圆满解决价值理论上所存在的各种危机,不仅是价值理论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整个社会科学得以健康而迅速发展的重要前提。
解决价值理论各种危机的出路在哪里呢?显然,从传统的研究思路中是找不到答案的,只有冲破传统研究思路的约束,实现价值理论的数学化和自然科学化,才能闯出一条生机勃勃的新路来。
欢迎登陆“价值世界网”:
http://www.worldvalue.org
本网站的根本目的在于:一是实现价值理论自身的逻辑统一,使之成为一门具有较高严谨性和认同性的科学;二是实现价值理论与其他社会科学理论的逻辑统一,使之成为一门具有较大广泛性和普适性的科学;三是实现价值理论与自然科学的逻辑统一,使之成为一门具有较强客观性和精确性的科学。
本网站的服务项目有:信息查询有关(论文、论著、学术会议、学术机构、专家花名册等),公布学术动态,追踪学术热点,开展学术评论,发表学术论文,倾听学术讲座,评选学术成果,购置学术专著,联系专家学者,申报研究课题,参与课题研究,专家批改论文。
站长仇德辉欢迎您的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