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朱云鹏:从山寨品到世界名牌
【联合报╱朱云鹏】
2010.02.05 03:44 am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5408510.shtml
近年来,「山寨品」这个名词十分流行,主要是因为中国大陆市场出现许多功能实用、价格便宜,但不属于著名品牌的产品。有些山寨品涉及侵害著作或专利权,不值得鼓励,但也有许多山寨品,没有这方面的问题,而成为名牌产品的替代品。山寨品目前以手机最为流行,其它领域也所在多有。
台日都有
山寨品历史悠久
很多人把此看成大陆特有的现象,其实不然。山寨品在世界很多地方都发生过,包括台湾和日本。有一家众所周知的店家,叫「无印良品」,它来自日本,原先创始的理念一如其名,就是发展一个没有品牌,不需要支付庞大广告费,但具有跟品牌一样质量的产品。但发展至今,「无印良品」在台湾已经成为一个有名气的「品牌」,拥有其形象及知名度。
在台湾本地,山寨品也拥有长远的历史,最明显的例子是自行车。战后,政府实施保护政策,禁止成车进口,只准许重要的零组件进口,藉以鼓励自行车厂自行组装生产。在这种保护政策下,一九五○年代台湾出现四大自行车厂,分别是大东工业(飞虎牌)、台湾自行车(福鹿牌)、台湾机械工业(自由牌)及伍顺(伍顺牌)。厂商使用一些进口的零组件,再加上自行或委托外界工厂生产的零件,贴上品牌贩卖,在当时这就是正牌的自行车。后来工业快速发展,有愈来愈多的工厂有自行生产零组件的能力,各地从事维修的车行,除了贩卖正牌车,也卖使用本地生产零件、由车行自行组装成的「山寨版自行车」。由于价格便宜,销售量大幅成长。到后来,原先的四大车厂招架不住,一家接着一家结束营业或转进到其它领域。
物美价廉
口碑直逼国际级
台湾山寨版的自行车,不但把正牌的四大车厂打退,也开始进军国际。一九七○年代,美国有医学报告指出骑乘自行车有益健康,后来又遇上能源危机,开始风行自行车。当时,美国本土的第一名牌是一八九五年创建的史温(Schwinn)自行车。但台湾外销厂弹性大、价格廉,销路直线上升。当时由于质量良莠不齐,这些出口自行车在美加各地造成很多争议,且被控倾销。政府为了扶持这个产业,开始检验质量,并积极地辅导厂商升级;在此机制之下,许多小厂因无法满足标准而被淘汰,只剩下卅余家,其中很多家成为欧美品牌自行车的代工厂,生产量仍高。
一九八五年,史温与大陆、香港三方合作在深圳建厂,对台湾的代工厂,包括巨大在内,采取抽单,造成极大的冲击,逼迫台湾的厂商走上发展自我品牌之路。经过多年的努力,台湾厂商在国际市场胜出。史温已在一九九三年宣布破产并出售,其后转了很多手。相形之下,捷安特、美利达等台湾品牌反而成为世界级的标竿。
开拓市场
把握机会拚实力
因此,山寨品的出现对于既有品牌是个挑战,但对仍无品牌的厂商而言,却是个机会。大陆市场及其它亚洲市场充斥山寨品,对台湾厂商来说,可能是个很好的机会,代表产业有机会重组。当然,山寨品不能停留在原来百家争鸣的阶段,最后还是要发展出自己的品牌。台湾制造业以低成本生产高质量产品闻名,我们应该要发展出比欧美著名品牌低价,但比一般山寨品质量高的产品,然后把握机会,大力地拓展市场。
(作者为中央大学经济系教授)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