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2014 1
2009-12-29


洪兰:为何要了解史怀哲是哪国人


【联合报洪兰】

2009.12.26 02:23 am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5330630.shtml

『当一个教授怎么教也教不完学生一生所需要的知识时,老师能做的就是教会学生思考,指出未来的方向,引导学生走上正途。』


有学生写信问我:既然他将来是走专业的路,为什么还需要专业以外的知识?这原因是:「在办公室所做的事决定我们的收入和地位,在家里所做的事决定我们是何等人」。


如果一个人的工作正好就是他的嗜好(hobby),那么,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还有人付钱给你做,这是最幸福的人生。但是一般人常常是不得不做他必须要做的事。在做完应做的事之后,如果有个嗜好可以来纾解压力、安抚心情的话,人生会快乐很多。这个嗜好可以是阅读、音乐、戏剧任何可以寄托心灵的东西,研究已发现,生活有寄托的人在碰到挫折时,比别人更容易东山再起。同时,我们在专业之外所关心的事决定我们是何种人。


在青少年人生方向尚未定型之时,读伟人传记是一个非常好的指引。我为什么会问学生史怀哲是哪国人,不是要看他能不能背出来,而是他如果仔细读,就会发现史怀哲的国籍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也是他一生生长的重要问题,因为他成长的时候正是欧洲列强瓜分弱小民族的时候。读他传记,不但了解为什么他会流芳百世,同时也了解了欧洲当时的情势,国际化不是会讲英文而已,它是了解各个国家的民族文化背景,使自己在不同的场合中做出合宜的举止与反应。


史怀哲出生在法、德和瑞士交界的亚尔萨斯(Alsace),现在它是法国的一省,但是在一八七五年史怀哲出生时是属于德国(它曾在一八七一至一九一七及一九四到四二时属于德国,我们小学时好像都读过《最后的一课》这篇文章)。战争残酷、难民颠沛流离的辛苦,使他有悲天悯人的胸襟,他看到列强对殖民地人民的待遇,使他发愿去非洲为黑人服务,他看所有人都是上帝的子民,不因肤色、出生地而有优劣之分。一九五二年他得到诺贝尔奖时,德法曾经为了他是哪一国人发生争议,最后法国赢了,因为史怀哲不认同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不愿作德国人。


他有浓厚的音乐素养,是著名的巴哈乐曲演奏家,他去非洲时,巴黎的巴哈学会还捐了架钢琴到非洲,让他在工作之余可以弹琴自娱。音乐对他非常重要,每天不论多忙都要弹一下,就像爱因斯坦每天都要拉一下小提琴一样,音乐纾解压力,安抚心灵,使他活到了九十岁。

专业以外的涉猎与嗜好使我们的心灵有寄托,谈吐风趣,言之有物。人除了专业之外,还有感情,一个人必须先安顿好自己才能去帮助别人,人文的素养或许与他专业无关,却与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有关。史怀哲不只是医生的楷模,他是所有人的楷模。只有透过阅读他的传记才知道为什他受到后人的景仰,自己才知该如何去效法他。


当一个教授怎么教也教不完学生一生所需要的知识时,老师能做的就是教会学生思考,指出未来的方向,引导学生走上正途。镜像神经元的发现让我们看到模仿是最原始的学习,学生需要有楷模,需要从伟人的传记中培养出「有为者亦若是」的志气!
(作者为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8-24 22:15:35
顶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