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动既是动词也是名词,说其动,是指人在做事的动态,比如“我去劳动”;说其名,是指人在做事这个事件(现象),比如“我参加劳动”。就劳动价值论而言,其中的劳动只能是名词,否则“劳动价值论”这个概念不能拼出来。
二、劳动力是指人在劳动过程中支出的体力和脑力,言外之意是,在其它活动中支出的体力和脑力尽管与劳动力的性质完全相同,但是不是劳动力。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
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amp;from^^uid=1593214
劳动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你说的没错,英文字典也是这麽解释的。“你去劳动”和“你参加劳动”能说明一个是名词,一个是动词吗?
但是,我们讨论的是“劳动”或“劳动力”价格问题。劳动是没有价格的,只有劳动力才有价格。
参加“劳动”支出的是劳动力,参加任何“活动”支出的当然也是劳动力,当然有价格。
例一,你给企业打工,支出8个小时劳动力,老板给你工资,这就是你支出劳动力的报酬,也是你劳动力的价格,是你将自己8小时劳动力卖给企业老板的价格。
例二,你自己开个店铺,你在劳动中支付了劳动力,卖出了商品,取得了收入,扣除房租、水电费、通讯费、燃料费、原材料费、折旧费,剩下是你的纯收入,比如纯收入10000元。你把财务帐交给税务部门,税管员说你可以将1500元作为你的工资从10000元中扣除,其余8500元要按25%的税率缴纳所得税,结果你交纳了2125元的所得税,其余6375元就是你开店铺的利润。上述1500元就是你付出劳动力的价格,是作为老板的你向作为劳动者的你支付的工资,在这里你有二重身份,财务帐也是这么体现的。关于个体生产者的“劳动”,斯密已经用“三要素决定”,说得很清楚了。
例三,你去运动场打篮球,你在运动中支付了体力和脑力,也就是劳动力。这种劳动力有无价格和工资问题呢?回答是肯定的。打篮球的过程就是你经营自身劳动力资本的过程,你自身劳动力资本(体力和脑力)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劳动)者都是你自己,你在运动中消耗了一定量体力和脑力,回家后,作为所有者的你必须向作为劳动者的你提供食物、饮料、淋浴、休息场所,这些不仅弥补了你消耗的体力和脑力,而且还提高了你的身体素质。作为劳动力所有者的你向作为劳动者的你支付的“食物、饮料、淋浴、休息场所”就是你付出劳动力的价格。你打10分钟篮球,由于你付出的劳动力少,上述补偿(“工资”)就少,你打1个小时篮球,消耗劳动力多,补偿(“工资”)就多。关于人是一种特殊“物”,人对自身劳动力存在着经营,马克思也已经说的很清楚了。
例四,旧社会工人给资本家打工,工人支付了10个小时的劳动力,仅仅得到了10元钱。资本家购买工人劳动力的过程,也是工人经营自身劳动力资本的过程。工人将劳动力卖给资本家,对于资本家这叫工资,对于工人这叫经营劳动力资本的收入。这10元钱的收入如果刚刚够购买弥补劳动力消耗所需食品,那么这个工人在经营自身劳动力资本的过程中,这10元钱仅仅是作为劳动力所有者向作为劳动力劳动者支付的“工资(劳动力价格)”,劳动力所有者没有取得“利润”。也就是说,工人没有多余的钱用于提高自身劳动能力,无钱去购买多余的食品用于增强体力,无钱去参加培训、健身和繁衍后代等。这个工人的劳动力永远得不到提高。
上述四个例子已经说明,劳动者与所有者的物相结合进行劳动,劳动者要支付劳动力,这个劳动力的价格就是工资。第一个例子是劳动者与别人的物相结合支付劳动力,第二个例子是劳动者与自己的物相结合支付劳动力,第三个例子是作为特殊“物”的劳动者与自己的“物(劳动力资本)”相结合支付劳动力,第四个例子要说明的是劳动者与物相结合进行劳动的过程,也是经营自身劳动力资本的过程。
劳动力即人的体力与脑力。人在参加任何活动和劳动时都要支付劳动力,甚至不参加任何活动时也要支付劳动力。只要支付了劳动力就有消耗,有消耗就需要弥补消耗,否则人体就要衰竭,死亡。人支付劳动力有量的差别,这部分劳动力就有价格,支付的多价格就高,支付的少价格就低。技术含量高的劳动力,其价格要价就高。为什么现在人们拼命地读书学习,参加健身,其实就是要提高自己的劳动力素质,以便使自己的劳动力能够卖个好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