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大卫•李嘉图则在他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建立起了以劳动价值理论为基础,以分配论为中心的理论体系。亚当•斯密说:“个人是贫是富,就看他能在什么程度上享受人生的必需品、便利品和娱乐品。但自分工完全确立以来,各人所需要的物品,仅有极小部分仰给于自己劳动,最大部分却须仰给于他人劳动。所以,他是贫是富,要看他能够支配多少劳动,换言之,要看他能够购买多少劳动。一个人占有某货物,但不愿自己消费,而愿用以交换他物,对他说来,这货物的价值,等于使他能购买或能支配的劳动量。因此,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①,亚当.斯密又说:“在两个相隔很远的时期里,等量谷物(即劳动者的生活资料),比等量金银或其他货物,似更可能购买等量劳动”②,“就一世纪一世纪来说,谷物比银更适合于作为尺度,因为在这场合,等量谷物比等量白银更有支配等量劳动的可能。反之,就一年一年来说,以银为尺度又胜于谷物,因为在这场合,等量的银比等量谷物更有支配等量劳动的可能”③。李嘉图在他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第一章论价值开篇说:“商品的价值或其所能变换的任何另一种商品的量,取决于其生产所必需的相对劳动量,而不取决于付给这种劳动的报酬的多少”④,在论地租那一章里,李嘉图又说:“如果谷物价格昂贵是地租的结果,而不是它的原因,那么,价格就会相应于地租的涨落而改变,地租也就会成为价格的构成部分了。但是,规定谷物价格的是用最大量劳动生产出来的谷物;地租决不会也决不可能成为谷物价格的构成部分”⑤,“这样说来,农产品的相对价值之所以上升,只是因为所获产品的最后一部分在生产中使用了更多的劳动,而不是因为对地主支付了地租。谷物的价值是由在不支付地租的那一等土地上,或用不支付地租的那一份资本进行生产时所投下的劳动量所决定的。谷物价格高昂不是因为支付了地租,相反地,支付地租倒是因为谷物昂贵”⑥。
毫无疑问,在过往商品价格决定的所有经济理论中,劳动价值理论是表述最清晰、逻辑性最强、结构最完美的学说,但是这种清晰的、严谨的逻辑性却被一些学者评价为“李嘉图恶习”。一九六〇年出版的《用商品生产商品》,庇若•斯拉法运用劳动价值理论来说明商品的相对价值和剩余产品,对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进行了充分的论证,是到目前为止,关于劳动价值对价格决定问题的最高水平的逻辑与数学论证,他所运用的就是社会再生产循环,并把社会再生产循环的平衡作为论证的基石。然而,实际上“社会再生产循环的平衡”是无法运用劳动价值理论的观点来使之平衡的,因为在严谨的平衡逻辑之下,当不同商品的劳动生产效率改变发生差异,并将不同商品之间相互配比时,劳动价值在量的方面就会形成不相匹配的余额;同时,按照生产价格销售出去的商品,也不会给没有效率优势(或别的优势)的一般性经营资本带来任何的资本利润,因为,在不存在供大于求和供不应求的情况下,生产价格恒等于其成本价格,具有效率优势(或别的优势)的经营资本可以取得资本利润,是因为其耗费的劳动量更少而使得其成本价格低于生产价格(或者是获得了寻租收益);虽然由行业平均成本加上行业平均利润所组成的生产价格决定着不同商品之间相互交换的比例,但是,某一具体资本的利润获得量,并不是由预投入资本量的大小来决定,也不是由实际耗费劳动量的大小来决定,而是由劳动效率的差异或经营效率的差异来决定。
现代西方经济学关于价格决定问题的理论,与其说是“理论”,不如说是“描述”似乎更加确切一些,因为其将价格决定的问题,归结为供需双方的价格接受平衡点问题,然而平衡点又似乎是飘忽不定的,如果将经济学的大厦建立在飘忽不定的基础之上,那么这大厦也将是缥缈而难于把握的。即便将经济学的大厦建立在飘忽不定的基础之上,然而,由于西方经济学界更加注重于实证分析,在经济学诸领域的发展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重大的进展和理论成果,对于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和ZF干预措施的实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这些重大的进展和理论成果,往往存在着模糊性和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有些理论之间的结论相悖,有些定律虽经实证但却缺乏确切的理论论证,总之,让人有一种似是而非的无从把握感。
虽然劳动价值理论与现代市场经济的现实之间似乎愈行愈远,其理论的发展也似乎陷入了某种停滞的僵局,但是劳动价值理论对于经济学发展的贡献将是不可磨灭的,其不仅是经济学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也必将成为未来经济学发展的牢固基石。财富价值作为一种全新的概念,其价值量的大小有两重意思,一是在同一市场内,不同商品之间的比价,单件商品的财富价值与其劳动效率的提高成反方向变化关系,二是在不同市场之间或者是同一市场的整体效率不同的时期,其总的财富价值与总体劳动效率的提高成正方向变化关系,这样做的结果,就将会使得不同商品之间的比价问题和整个社会财富的增长问题融合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中国的古语说,“一阴一阳谓之道”,“独阳不生、孤阴不长”, 劳动价值理论的缺陷,在于其单纯以不同商品之间的比价问题为核心,而没有将社会财富的增长问题纳入其核心,只有反方向变化关系的“阴”,而没有正方向变化关系的“阳”,所谓“孤阴不长”,以至于陷入窘境。财富价值概念的提出,弥补了劳动价值理论所缺失的另一半,并以此为基石,勾勒出一幅全新的经济学理论框架,目的是为经济学在理论研究方面提供一种独辟蹊径的新思路。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