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sl0815 发表于 2020-5-18 21:55
呵呵,楼主,西经的供需定律并不是来解释【价格本身是怎样形成的】。
供需定律是用来解释【价量变化机制 ...
经济危机产生根源之理论上的漏洞(首发)
a在市场上,由于供给和需求力量的相互作用,市场价格趋向于均衡价格。如果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则市场上出现超额供给,超额供给使市场价格趋于下降;反之,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则市场上出现超额需求,超额需求使市场价格趋于上升直至均衡价格。因此,市场竞争使市场稳定于均衡价格。———摘自《》
大家都知道均衡价格理论中上面这段描述。其中还是很有意思的。您看”如果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则市场上出现超额供给,超额供给使市场价格趋于下降。”这句,假设是如果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结论是市场价格下降,达到均衡。那么假设什么情况下成立呢?均衡价格是稳定的,那么市场价格怎么会高于均衡价格?可能是需求增加了,所以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而如果是需求增加,那么“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需求增加使需求曲线向右移动。这样需求方使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这里依据均衡价格理论得出结论是形成新的均衡点。依据是“需求增加,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这里依据均衡价格理论得出市场形成新的均衡点或说几何上交叉点。而依据如果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则市场上出现超额供给,超额供给使市场价格趋于下降。好像说的是回到原来的均衡点。因此产生疑问,均衡应该怎么理解?
如果均衡不是回到原来的均衡,那么均衡还是“均衡”吗?均衡还有稳定性吗?原本要证明如果市场价格超过均衡价格,超额供给使市场价格趋于下降,从而达到原来的均衡,结果证明形成新的均衡。从几何上看,属于原来供给数量与需求数量的交叉或者说相等到新的交叉。
如果抛弃为什么会产生供过于求,直接进行分析,就会得出如果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则市场上出现超额供给,超额供给使市场价格趋于下降的结论,得出由于供给和需求力量的相互作用,市场价格趋向于均衡价格的结论。
如果分析产生供过于求的原因,就会得出形成新的平衡的结论即远离了原来的均衡。这就是不会产生经济危机的理论上的漏洞。
一个分析是回到原来的均衡点,另一个分析是到达新的均衡,这种矛盾就可能是理论上不会产生经济危机的原因。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矛盾?表面原因是假设属于需求曲线的移动,产生供大于求的结论。而分析供大于求现象,又根据均衡理论,供给量或需求量的变得即需求曲线不动,得出价格能够回到均衡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