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1:有用才有价值,没用没有价值
英国早期经济学家N.巴本(1640~1698)是最早明确表述效用价值观点的思想家之一。他指出,一切物品的价值都来自它们的效用;无用之物,便无价值;物品效用在于满足需求;一切物品能满足人类天生的肉体和精神欲望,才成为有用的东西,从而才有价值。
核心观点2:价值由效用和稀少性决定
意大利经济学家F.加利亚尼(1728~1787)是最初提出效用价值观点的人之一。他指出,价值是物品同需求的比率,价值取决于交换当事人对商品效用的估价,或者说,由效用和物品稀少性决定。
以上效用的意义是有用,价值应理解为交换价值或价格。
核心观点3:边际效用大,价值高;边际效用小,价值低。
这个观点是笔者对边际效用有关学者观点的概括总结,这里的效用是指消费者消费产品获得的满足程度,这里的价值意义与价格是一个意思。
由于边际效用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以上说法很多人是不理解其中意义的,笔者换一个说法表达一下:
数量少(边际效用大),价值高;数量多(边际效用小),价值低。
该观点的意义就是“物以稀为贵,物以多为贱”。
综合以上:
效用价值论的核心观点是:
有用,才有价值;没用,没有价值。
数量多,价值低;数量少,价值高。
效用价值论最后走向了供求价值论。通过对效用(意义是满足程度)的研究,发现了需求曲线。这是解释价值决定的关键。
价格有两个决定式(笔者概括总结):
决定式1:
P=m/Q
P价格,m购买一定数量商品的货币数量(需求),Q供给量。
决定式2:
假设需求曲线方程是:Q=APu(u是幂)
假设供给量=Q
则有:
P=(Q/A)(1/u)(1/u)是幂
P价格,Q供给量或需求量,A常数,u价格的需求弹性(负值常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