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十一五”时期山
东经济社会发展系列分析之二十
统计分析[2011519] 时间:2011-06-15
来源:综合处
“十一五”时期,山东省委、省ZF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把科技创新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逐步改善科技创新环境,全省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一、自主创新意识明显增强
“十一五”时期,山东企事业单位自主创新意识明显增强,开展R&D活动的单位数快速增长。2009年全省有2829家企事业单位开展了R&D活动,比2005年增长85.9%,年均增长16.8%,开展R&D活动单位数在全国居第4位。
从有R&D活动单位的产业分布看,2009年开展R&D活动的单位中有81.7%来自工业企业,这一比重比2005年提高了17.5个百分点。
从有R&D活动单位的行业分布看,2009年开展R&D活动的单位中有78.5%的来自制造业。
从有R&D活动单位的地区分布看,2009年济南等5市开展R&D活动的单位数占全省开展R&D活动单位总数的56.9%,其中济南14.6%,青岛11.8%,淄博11.5%,潍坊9.6%,烟台9.4%。
二、自主创新队伍迅速壮大
“十一五”时期,山东加大对自主创新队伍的建设,努力营造引进、培养和使用自主创新人才的良好环境,全省自主创新队伍得到迅速壮大。2009年全省R&D人员全时当量16.5万人年,比2005年增长83.3%,年均增长16.4%,R&D人员全时当量居全国第5位。
从R&D人员所受教育程度看,2009年全省有49.9%的R&D人员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博士毕业占3.8%,硕士毕业占10.3%,本科毕业占35.8%。
从R&D人员所从事的活动类型看,2009年全省有87.8%的R&D人员从事试验发展活动,仅有7.1%和5.2%的R&D人员从事应用研究活动和基础研究活动。
三、自主创新经费投入快速增长
“十一五”时期,山东R&D经费快速增长。2009年全省实现R&D经费内部支出519.6亿元,是2005年的2.7倍,年均增长28.0%;R&D经费内部支出占GDP的比重为1.53%,比2005年提高0.47个百分点。
从R&D经费投入方向看,2009年有94.2%的R&D经费投入到试验发展活动中,仅有3.8%和2.0%的R&D经费投入到应用研究活动和基础研究活动中去。
从R&D人员劳务费情况看,2009年全省R&D人员劳务费达到100.9亿元,是2005年的2.9倍,年均增长30.8%。R&D人员年人均劳务费也由2005年的3.9万元增加到2009年的6.1万元,增加了2.2万元,增长56.4%,年均增长11.8%。
从R&D经费来源情况看,“十一五”时期,山东已建立起了以ZF资金为引导、企业资金为主体、国外资金为补充的多渠道R&D经费筹资体系。2009年全省R&D经费内部支出中有44.9亿元来自ZF资金,占8.6%;有462.8亿元来自企业资金,占89.1%;有2.1亿元来自国外资金,占0.4%;有9.7亿元来自其他筹资渠道,占1.9%。
从R&D经费中ZF资金的投向看,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主要投向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2009年全省R&D经费内部支出中的ZF资金有63.2%的投向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用于支持其开展研发活动。二是主要投向济南市和青岛市。全省R&D经费内部支出中的ZF资金的57.8%投向济南和青岛。由此可见,ZF资金的投放倾向较为明显。
四、自主创新项目研发日趋活跃
“十一五”时期,山东R&D项目的研发活动日趋活跃。2009年全省共研发R&D项目4.4万项,比2005年增长91.3%,年均增长17.6%,R&D项目数在全国居第6位。
从R&D项目来源看,2009年全省R&D项目中自选项目占40.8%,成为最主要的来源形式。其次是地方项目,占28.8%,是R&D项目较为重要的来源形式。
从R&D项目合作形式看,2009年全省有79.5%的R&D项目是依靠研发单位自身力量独立完成的。其次与国内高校合作也是R&D项目较为重要的合作形式,占6.4%。
从R&D项目活动类型看,2009年全省有45.0%的R&D项目是试验发展项目。而基础研究项目和应用研究项目则分别占27.2%和27.8%。
从R&D项目学科分类看,2009年全省R&D项目中有56.1%的项目学科属于工程与技术科学,其次是人文与社会科学,占19.3%。
从R&D项目行业类别看,2009年R&D项目数最多的是制造业,占39.4%;其次是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占22.4%。两行业R&D项目数所占比重达61.8%。
从R&D项目研发区域看,2009年研发R&D项目最多的济南,占28.6%;其次是青岛,占20.0%。济南和青岛研发R&D项目数占全省的比重达到48.6%。
五、科技机构建设卓有成效
“十一五”时期,山东科技机构建设卓有成效,已初步建立起多层次、多学科、多行业、多种类型的科技机构。2009年全省企事业单位共创办科技机构3058家,比2005年增长36.3%,年均增长8.0%,科技机构数在全国居第4位。
从科技机构的学科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工程与技术科学,占我省科技机构的86.8%;其次是医药科学,占我省科技机构的3.8%。
从科技机构的行业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占我省科技机构的74.3%;其次是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占我省科技机构的5.2%。
从科技机构的组成类型看,主要是企事业单位自办科技机构,占90.1%;其次是ZF部门办科技机构,占8.7%。
从科技机构的地区分布看,主要分布在济南、青岛、潍坊和淄博4市,集中了我省50.5%的科技机构,所占比重分别为济南15.3%、青岛13.0%、潍坊11.2%、淄博11.0%。
六、专利事业成绩斐然
2009年全省专利申请量达到6.7万件,是2005年的2.3倍,年均增长23.4%,专利申请量在全国列江苏、广东和浙江之后,居第4位,比2005年位次前移1位;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1.4万件,是2005年的2.9倍,年均增长30.6%,在全国居第6位。全年专利授权量3.5万件,是2005年的3.2倍,年均增长33.9%,在全国居第5位;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0.3万件,是2005年的3.2倍,年均增长33.5%,在全国的位次也由2005年的第7位提高到2009年的第6位。
从职务专利申请情况看,全省职务专利申请所占比重显著提高。2009年全省职务专利申请达到2.5万件,是2005年的2.8倍,年均增长28.8%,职务专利申请量占当年申请总量的比重由2005年的31.3%提高到2009年的37.1%,提高了5.8个百分点。
从专利的地区分布看,济南、青岛、烟台、淄博和潍坊5市是我省专利活动较为活跃的地区。2009年,济南专利申请量13701件,青岛8784件,烟台6467件,淄博5928件,潍坊5458件。5市共申请专利40338件,是2005年的2.1倍,年均增长20.6%,占全省专利申请总量的60.3%。
综上所述,我省“十一五”时期科技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科技创新基础得到巩固,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