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494 3
2015-05-28

劳动价值论可重生再造(31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失误

关键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潜劳动;实在性

2、将来时态的冻结状态的社会性潜劳动的客观实在性:

(1)、人通过消费生活资料维持生命并充实自身的体能形成了劳动能力中的体力组分;人通过实践以及学习先人积累的科学技术知识等充实了劳动能力中的智力组分(这是劳动社会性的重要标志)。人所具有的这些劳动能力首先是以自身为载体将其冻结在本人身体内。由于人的劳动能力并非即时形成就即时发挥作用,而是在相对的将来才发挥作用的(特别是智力组分;体力组分会随着生命的进程而逐渐消耗,要不断的补充食物,才得以维持),因而人本身所具有的劳动能力就是一种潜劳动。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把劳动者的活劳动本身看作是劳动者将冻结在自身体内的潜劳动(劳动能力)解冻复活为现在时态的流动状态的活劳动过程。因此,潜劳动和活劳动之间的关系,可以看作有一个互相变换其存在状态的过程(类似于存量与流量的关系)。由于劳动能力就是潜劳动,所以我们也可以说,潜劳动的使用(发挥)也就是劳动。

(2)、人的劳动能力(潜劳动)还能够以其他对象为载体而冻结于其上。最重要的载体就是语言文字和劳动资料(工具、手段)。最初人的劳动能力是和人的生命共存亡的。人一死亡,其劳动能力也就消失。幸而人类发明了语言文字和劳动资料,使得人类已有的劳动能力,特别是其中智力组分能够得以保存、积累并传承。语言文字,特别是文字,能够将先人在长期劳动实践中所获得的科学技术知识(科学技术知识冻结有大量的潜劳动,是智力组分的构成要素)保存下来,使后人能够很容易通过学习掌握自人类产生以来所不断积累的科学技术知识,充实自己的智力组分。它也使每一代的人在其暂短的一生中所获得的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得到保存、积累并传承。生产这些科学技术知识的科学劳动,以及人们为学习这些科学技术知识而付出的劳动,都是以潜劳动的状态冻结着(即科学技术知识、图纸、配方、工艺文件……以及人的大脑,都是人类科学劳动冻结为潜劳动的载体)。至于劳动资料,特别是劳动工具,它们总是依据已有的科学技术知识设计制造的,它同时还合并有先人在劳动实践中所获得的劳动技能和技巧,更成为人类已有的劳动能力(潜劳动)的载体。在使用简单手工工具的阶段,劳动技能和技巧要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才能获得。这种技能和技巧也只能在师徒之间直接传授。当人类发明了较复杂的劳动工具以后,较复杂劳动工具荷载着更多的科学技术知识(科学劳动)以及合并有更多的先人已有的劳动技能和技巧,就使其后人直接的劳动简单化了。人们通过学习操作较复杂的劳动工具,就很容易将先人已有的许多科学劳动、劳动技能和技巧等等潜劳动发挥出来。与此同时,后人在实践中所获得的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劳动技能和技巧,又可以通过劳动工具的不断改进而不断地并入新的劳动工具中,使得劳动工具越来越先进。学习操作先进的劳动工具比学习掌握人类积累的科学技术知识更直观容易。学习掌握科学技术知识需要理解、记忆以及融会贯通等等,不容易学得好,而学习操作先进的劳动工具则要容易得多。马克思就认为:“现代工业到处都使劳动大大简单化,使得它很容易为人们所掌握”。[6,648]特别是现今的许多自动化机器的操作,就像现在人们使用傻瓜相机一样简单,但自动化机器却会把它所合并的已有的人类科学劳动、劳动技能和技巧等等潜劳动统统发挥出来。所以马克思称机器是“物化的知识力量”。

语言文字和劳动资料的创造和使用,表示人类可以并开始使用自身体外的对象作为人类已有的劳动能力的载体。这就使人类已有的劳动能力的保存、积累和传承再也不会受到人的寿命的限制,并为劳动过程中各个劳动要素进一步的时空分离打下了基础,为社会性潜劳动的存在和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的现实性,大大提高了单个人和人类总体的劳动能力。当然,劳动资料所发挥的作用,并不是载体物质的作用,而是其所荷载的社会性潜劳动的作用。这也使得人类劳动的社会性越来越明显。

(3)、事实上,自从人类使用劳动工具起,就开始了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在时空上可以发生分离的劳动过程。马克思所说的劳动资料所起的传导劳动的作用并非全部都是瞬间完成的。例如,猎人使用投枪,弓箭等狩猎工具猎杀猎物时,猎人是先将其体力和智力冻结在投枪和箭矢上,在投枪、箭矢的飞行过程中,就发生了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暂时的时空分离。而猎人在挖陷阱、下套夹的猎取猎物的劳动过程中,猎人也是先把他的体力和智力冻结在陷阱、套夹上,此时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就发生较长的时空分离。而在近、现代的机械化自动化的劳动过程中的延时、定时以及遥控等等的控制劳动过程的装置,以及当代的智能设备按照人们设定的程序工作等等,都显示了劳动者已经输出的劳动能力并非只有物化为死劳动这一种可能性,它是能够以潜劳动的状态暂时冻结储藏在劳动资料上。特别是智力输出的本质是信息、信号等等的传递,更可以暂时被冻结储藏在劳动资料上而成为潜劳动的。在适当的条件下,例如并入生产过程与活劳动相结合或在活劳动的激活下,处于冻结状态的潜劳动就会复活发挥作用表现为商品新价值的一个源泉,并在商品交换中表现为商品价值。

(4)、人类劳动方式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的。前面曾指出过,在生产力低下时,同一个劳动者承担了所有的不同的劳动职能,因此人们很难形成将来时态的劳动概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随着以智力型劳动为主的和以体力型劳动为主的劳动的社会分工与协作,以及同一个产品的生产总过程的劳动分工与协作的发展,生产各种产品的劳动总过程大都变成了在分工与协作的基础上的结合劳动过程。在各种不同劳动职能发生时空分离的社会化大生产中,执行不同劳动职能的劳动者都只能通过结合劳动发挥作用。那些远离最终产品的一系列劳动者的劳动所发挥的作用,即所谓间接劳动所发挥的作用,相对于最终完成产品的直接劳动来说,实际上都可以看作是过去的将来时态的潜劳动在发挥作用。

(5)、科技劳动者从事创造性科学劳动结晶的科学知识和理论,一般不作为商品而使其所包含的劳动全部及时地表现为商品价值。科技成果所包含的科学劳动中暂时只会有一小部分为市场所认可并表现为商品价值。这部分被认可的劳动体现为补偿科技劳动者的劳动力消耗及其他必要费用。科技成果中包含的大量的未能及时表现为商品价值的劳动则为剩余劳动,它以社会性潜劳动状态冻结于科技成果中,这才出现马克思所说的“对脑力劳动的产物——科学——的估价,总是比它的价值低得多”的现象[26(1),377]。劳动者正是借助于科技成果所荷载的巨量的社会性潜劳动的复活在客观上加强了自己的劳动能力,才发展成为“较高级的劳动”,才表现出更多的剩余劳动,才能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同时把社会性潜劳动对象化在商品中并在交换时表现为商品价值。只有解释了脑力劳动表现为价值,才能说明脑力劳动者也是劳动者,才能说明我们这个世界的财富是由全体劳动者创造的,而不只是由占全社会劳动力比重在逐渐减少的体力劳动者创造的。从而对现实经济生活作出科学的解说。……

(6)、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商品交换早已越出已经生产出的实物商品之间的交换。劳动交换不只是发生在过去时态与过去时态劳动之间,而是可以发生在三种时态劳动的各种组合之中。诸如现在人们所公认的包含在服务等劳务商品中的服务劳动,则是现在时态的劳动,这就出现了现在时态劳动与过去时态劳动的交换;商品交换甚至延伸至过去时态劳动与将来时态劳动之间的交换,诸如分期付款为主的各类信用方式的商品交换。在这种商品交换中,已经售出的商品包含的是过去时态劳动,而将来才付清的货币则代表以后才付出的将来时态劳动;在期货、期权的交易中,过去时态劳动与将来时态劳动之间的交换表现得更加突出。如果货币代表过去时态劳动的话,那么他们交换的是将来的劳动产品。将来时态的劳动越来越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5-29 19:43:04
陈才天 发表于 2015-5-29 08:48
本帖才有些价值.
谢谢你的关注与鼓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31 20:42:50
zhengyr 发表于 2015-5-29 19:43
谢谢你的关注与鼓励。


劳动价值的正比反比等问题
https://bbs.pinggu.org/thread-3730661-1-1.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6-1 10:33:19
1993109 发表于 2015-5-31 20:42
劳动价值的正比反比等问题
https://bbs.pinggu.org/thread-3730661-1-1.html
谢谢关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