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5430 3
2009-05-05
为什么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因素?我的理解是使用价值是产品与生俱来的属性,只有一种商品具有使用价值才能够进行交换,从而能够体现出该商品具有价值。所以我觉得使用价值才是商品的本质因素。对于这个问题,我始终不理解。希望哪位高人可以为我解答一下。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5-5 19:46:00

价值是使用价值交换的历史结果


我们知道,偶然出现的剩余物只能有偶然的交换,但随着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当一种具体的使用价值能够和不同的使用价值组成的混杂物相交换时,即标志着交换已经开始发生质的飞跃。它说明,人们在交换中已经逐步意识到了使用价值之间质的差别,也就是不同质的具体劳动的差别。具体劳动已经相对于共同劳动而言具有了一定的独立性质,尽管这种劳动还局限于原始共同体的内部,然而人们已经意识到具体劳动可以创造具体的使用价值,并且对具体的使用价值的交换有了主观上的要求。或者说,交换已经是一种意识到了的交换,而且只要交换的任何一方意识到了这一点,那么交换就不再是纯粹偶然的交换。这种交换标志着人们的具体劳动在交换过程中已经具有了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差别,尽管这种交换方式还极其原始,但它终究表明,人们已经由纯粹使用物品的交换,向具有价值属性的交换迈出了历史的第一步。

一旦具体使用价值的交换成为经常的现象,成为有规则的社会过程,价值也就产生了。价值最初反映的仅仅是使用价值的社会属性,也即隐藏在使用价值交换背后的交换关系,正如马克思所说:“当加里安尼说:‘价值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时’,他必须加上一句:那是一种掩盖在物质外壳下的关系。”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50页。其实,价值的原始形式,就是指使用价值的社会属性,也即使用价值的可交换性。而且交换方式越简单,这种关系表现得越单纯,随着具体使用价值的交换日益频繁化,交换才日益进入它的价值时代。如马克思所说:“劳动产品分裂为有用物和价值物,实际上只是发生在交换已经十分广泛和十分重要的时候,那时有用物是为了交换而生产的,因而物的价值性质还在生产时就被注意到了。”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90页。

交换价值的出现,标志着交换方式的一大进步。“交换价值首先表明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这个比例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不断改变。”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49页。当着具体使用价值的交换取代了混杂物之间的交换之后,在长期的生产和交换实践中,人们逐步有了数量对比要求;当着人们不自觉地应用人类劳动的一般耗费作为交换的比较依据时,这才真正意味着交换进入了它的价值时代。其实,应用人类劳动的一般耗费作为比较依据,起初也是偶然的事,但是随着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的确立,价值关系才表现得日益明朗。恩格斯曾这样理解价值:“当我说,某一商品具有一定价值,那我就是说:(一)它是社会上有用的生产品;(二)它是由私人以私人的打算生产出来的;(三)它虽然是私人劳动的生产品,但同时,好象不为生产者所知地,而且违反生产者意志地、它又是社会劳动的产品,而且是一定数量的社会劳动的生产品,这一数量,是以社会的方法,通过交换来规定的;(四)我不把这数量表现于劳动本身中,也不把它表现于劳动时间的某一数目中,而是把它表现于别的商品中。”恩格斯:《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24页。可见,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在市场的发展过程中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主要表现在:

1、使用物品的交换是价值关系建立的历史前提;

2、没有使用价值的自然占有物或劳动产品都不可能被用于交换,因而也不会具有价值;

3、使用价值对于占有者而言是作为非使用价值存在的,而对非占有者来说则表现为主观上需要的使用价值,否则,即使占有物本身具有使用价值,而价值也不可能得到实现;

4、实现价值,必须有足够的使用价值作为物质承担者,并且能够通过使用价值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加以体现;

5、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才表现为实在商品;

6、使用价值是由具体劳动创造的,而价值则反映了人类劳动的共同性质,即抽象劳动;

7、价值内涵的劳动时间不能够通过自身的耗费直接加以确定,必须用对立着的、别的商品来表现;

8、两者在市场的发展中都在发展和变化,使用价值将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更新,而价值则随着人类劳动形态的更替而不断发生变化,并将逐步趋于消亡。

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b4i295875.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5 20:53:00
看的还是有点模糊!似乎不是我想要的答案!不过还是谢谢2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6 10:52:00

使用价值,其实是人对物的有用性的主观感受。

人对物的有用性的感受有量的差别,比如一件衣服比两件衣服使用价值大。

但是当比较一件衣服的使用价值和一袋米的使用价值的时候,使用价值就显示出了无法逾越的困难,因为他们之间的使用价值无法比较衡量。

西方经济学利用使用价值(也即效用)来解释交换过程,如果他们不借助人的感觉就说不通,而人的感觉是时刻变化的东西,比如你饿了你觉得米的效用很大,冷了会觉得衣服效用很大,而事实上商品的价格却不随人的感觉剧烈变动,他们总是维持在一个固定的值上。

而人们对承载使用价值的物的取得是依靠劳动的付出,这个劳动付出的量现在一般以时间计量,如每月多少工资的。那么耗费的劳动的多少就可以用来衡量不同使用价值,这样一件衣服和一袋子米就可以交换了。

可以这么理解,价值是物的社会属性,交换属性,它对应于取得这种物及物的有用属性所付出的劳动。

使用价值是物的自然属性。

这两者都是商品的根本属性,对人而言,使用价值的获得必然要通过劳动,劳动的目的必然也是为了获得物的有用属性,否则劳动将是无效劳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