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3187 42
2024-05-05

品评马克思《资本论》中的若干观点(4——商品价值是交换领域中的“关系”范畴

关键词:马克思;资本论;价值关系;有用性

“价值”一词之所以一直成为热点问题是源于有人没有认识到人类已有的正确概念的传承,既是避免浪费重复劳动的有效方法,也是创新的基础。创新要从学习前人已获得的正确概念开始!只有站在前人的肩上,才能有高水平的创新!

经济学中使用的“价值”这个概念,可能是源于哲学的“价值”思考。哲学的“价值”通常是指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是一种“关系”范畴。“价值”只存在于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关系是客观世界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任一事物、事件及其过程都与其它事物处于一定关系之中。把“价值”看成是某种先验的、静止的、孤立的“价值实体”,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努力如同化学史上的“燃素”!

“价值”一词在不同的领域中是有不同具体的含义的!先辈经济学家以及马克思经济学所说的“价值”只是指“商品价值”,这种商品价值只存在于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的交换过程中,离开了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的交换过程,商品价值也就不存在。在人类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阶段,人类并没有 “商品价值”这个概念但并不缺乏“耗费”、“代价”等等概念!只有在商品经济的交换过程中,才发展出了“商品价值”范畴。所以 “商品价值”只是一个“历史范畴”、“关系范畴”!商品价值并不是经济事物某种固有不变的特性

商品价值只是各学科领域价值概念中的一个部分。在有关经济学价值论的讨论中,人们常常用不同领域中的价值概念来取代经济学中的商品价值概念,更有人离开了商品价值概念的传承性自创所谓的价值定义,这只能看作是商品价值理论洪流中的浪花而已。

我只认同马克思的:“‘价值’这个普遍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19,406]我还认同斯密的经典说法:“价值一词有二个不同的意义。它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又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前者可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可叫做交换价值。”[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第24页]因此经济学价值是经济事物对于人而言的一种有用性。而有用性又可分为两方面—是直接的有用性即用其自然属性的有用性作为消费品来直接满足主体需要,通常称为经济事物的使用价值;二是间接的有用性即作为商品用于交换它物来满足主体需要的社会属性的有用性,又称为交换价值。实际上自亚里士多德以来,人们早就认识到,客体事物有两种不同满足主体需要的方式,马克思就引用了“每种货物都有两种用途。——一种是物本身所固有的,另一种则不然,例如鞋,既用来穿,又可以用来交换。二者都是鞋的使用价值,因为谁用鞋来交换他所需要的东西,例如食物,谁就是利用了鞋。但不是利用鞋的自然用途,因为它不是为交换而存在的。”(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1卷第9章)[23,104]

商品价值只是一种经济学的价值(经济事物对人的间接的社会属性的有用性)。它的内涵比哲学意义的价值的内涵要小得多。在围绕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的旷日持久的争论中,对商品价值的定义和本质的认识是一个分歧极大的方面。商品价值到底反映的是人与人交换经济事物的关系,还是人与经济事物的关系,抑或是事物与事物的关系?人们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商品价值的。有人把商品价值看成是经济事物内在的静止的先验的、表现为独立于主体的一种客观存在的某种“实体”!有人没有从根本上区分价值价值量的衡量与表现是不同的两回事……那只能各说各的,难以取得共识。

其实马克思所说的价值大多指的是价值量“‘价值’一词在这里是用来指一定量的价值即价值量,前面有的地方已经这样用过。”[23,68注(19)]即它是一种反映交换关系的经济学量,是对商品所有者而言的他所拥有的经济事物交换能力——满足主体需要的社会属性的有用性大小的一种量,是指人们拥有某事物因而具有的换取其他事物(商品)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绝对的,不是单方面能确定的,它是由交换双方博弈过程确定的。

欢迎就本帖内容挑错补漏质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4-5-6 15:53:49
认为商品价值或交换价值在交易前就先验的存在于商品之中而且其值不变的这种认识,最可能是受到经典力学中的守恒原理的影响,使得经济学家也希望在商品交易中发现出某种形式的“守恒”,并认为这种“守恒”就是商品的某种不因交易而变化的本质属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4-5-7 16:21:32
有关商品价值的旷日持久的争论,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只有三个:一、商品价值到底是“实体”的范畴还是“关系”的范畴?二、商品价值如果是“实体”,则这个“实体”的“创造”与哪些因素有关?商品价值如果是“关系”,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是人与人的关系,还是人与物的关系,或者是物与物的关系?三、如果商品价值表现的是人与人的关系的话,那么这种关系的实质是什么?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多方面的内容。对这三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就形成了形形色色的商品价值理论以及有关商品价值源泉的一元论与多元论的旷日持久的争论。人们对商品价值的认识是五彩缤纷的:有哲学的、人文的、伦理的、经济的……等等不同的价值观,因而对商品价值的本质和定义是分歧极大的没有获得共识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4-5-8 16:02:27
并不是任何劳动产品都具有“商品价值”。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23,49]也就是说,“商品价值”是一个“比较概念”。关系到交换双方利益,有个博弈过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4-5-9 15:31:36
如果劳动产品不用于交换,那么交换双方就没有必要对其作出“值不值”以及“值多少”的评价,就不需要有“商品价值”这个概念!只有劳动产品进入交换过程,经济事物的所有者为了在交换中获益,就必然出现“用什么”和“什么”进行交换、能交换到“多少”等等的问题,这才产生了称为“商品价值”的概念。并不是在人类自给自足的生产活动初期,就有了“商品价值”这个概念。只有当人类生产出来的产品用于交换,从而具有了商品性质的时候,才发展出了“商品价值”范畴。所以说“商品价值”是一个“历史范畴”、“关系范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4-5-10 15:14:04
斯密、配第以前的经济学家基本上都是在“有用性”的意义上使用“价值”一词的,所以他们都认同自然资源提供的“有用性”形成“价值”。这种用法和各种学科领域的“价值”概念的意义都是相通的!李嘉图才是坚定的“耗费价值论”者——他说:自然力和机器提供的服务“不会使交换价值有丝毫增加”,是“由于它们做工不需要费用”。马克思说李嘉图的这个见解“是正确的”,这才使马克思之后的许多人认为“价值”是“耗费”与“有偿性”!又因为自然资源的“不费分文”就没有“价值”,所以助长了滥用自然资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