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良露:欧债危机与圣父、圣母信仰
【联合报╱韩良露】2012.07.18 02:06 am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7232297.shtml
五月中旬法国总统欧兰德上任后,我和夫婿正好到了巴黎小住,租了间公寓一直待到了六月底,因为关心欧债危机的发展,我们天天买英文报、法文报来看,也不时问身边遇到的巴黎人对欧债的看法,却发现新闻报导和一般市民的反应都不太热衷,怎么回事?后来才想通原来我们就像大部分台湾人一样,在过去几年都受名嘴影响染上了新闻上瘾症,同样的新闻会一看再看,一听再听,但欧洲人不会这样,即使是天大的欧债危机也都只是冷冷处理,不会天天大做文章,当成霹雳火连续剧让万民同疯。
根据我多年在欧洲居住与旅行的经验,发现欧洲大陆有一条重要的隐形虚线从法国中央偏北穿过,这条虚线代表新教徒与天主教徒的信仰所产生的不同意识型态与价值观的对立,正是这回欧元区经济灾难的核心冲突。
以德国为主的新教国家,信仰如严父般的上帝,信徒必须自律、自重、努力工作、追求世俗的物质成就以荣耀上帝,象征父权的上帝不会给无条件的爱,就像社会学家韦伯谈的资本主义发展与新教徒伦理;累积资本成了新教徒向上帝证明宗教信念的最直接方式。
我在德国与北欧等新教国家旅行时,很少看见乞丐,因为不工作是会触怒严父上帝的。然而在意大利、西班牙或法国却很容易看见乞丐,重要的是付钱给乞丐的人还不少,这回在巴黎,也许因为经济不好,烟价又贵,看到不少法国年轻人在露天咖啡座旁跟抽烟的人要伸手烟,外国观光客给烟的不多,法国同胞却大多都会给,还会跟要烟的人闲聊,一点都没有看不起这些乞烟者的表情,更没人指责这些年轻人身强力壮怎么不去工作赚自己的烟。
给烟的人让我联想到了社会党的新总统欧兰德,欧洲社会主义国家信仰的是天主教的圣母,圣母是慈悲的,给的是无条件的爱,不管是乞丐、小偷、罪犯、游民、失能者,都可以到圣母的跟前请求保护,信徒无须向圣母证明自己多会赚钱、多会出人头地,对温柔的慈母而言,软弱者、失败者往往得到更多圣母的关爱。
用慈悲的天主教圣母的观点来看法国男总统欧兰德,以及用严厉的新教徒圣父的角度看德国女总理梅克尔,才会发现信仰对脑袋的影响可远比天生的性别差异更大。
当然,法国人也并非全是天主教徒,当社会党在六月的国会议员选举中大胜,英国总理卡麦隆忍不住说了风凉话,说欢迎怕欧兰德开征富人税的法国有钱人渡海到伦敦,的确,伦敦已是世界上第六大的法国人城市,有四十万法国人居住在那,其中大部分都是新教徒,这些法国新教徒移民英国的历史可是从十七世纪就开始了,在和天主教徒争战中居于弱势的胡格诺新教徒不只往伦敦跑,更远也跑去了加拿大的魁北克。
整个欧元区的建立,就是把价值观、意识型态不同的两派人马凑在一起,一起发行货币、互相借贷、彼此通融,结果可想而知,当然是爱赚钱、会省钱的一方赚到也存下了更多钱,而爱花钱又不肯存钱的一方当然负债累累。「欧洲是个大家庭」是个美丽却不实际的理想,一般常民都不敢和金钱用度不同的亲戚互通有无,德国人如今焦头烂额,想学封建大家族的族长管别人家的账房(银行),然而,谁会让他管啊!
(作者为南村落总监、生活美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