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韩良露:美食是香港社会的救赎
【联合报╱韩良露】2010.12.14 03:19 am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6032778.shtml
前不久我到香港光华中心去演讲,在比较台港两地的生活文化时,谈到台湾的多元生活价值,与香港日趋单一商业挂帅的生活方式。
例如香港的发展越来越购物商场化,连历史建筑也拿来卖精品服饰;尖沙咀的小店面不断被吞噬,生果铺、杂货铺消失,增加的都是越来越大间的名牌服饰、皮包、鞋店等等。房价连年狂飙、租金高涨,小市民要不然买不起楼、要不然成为房奴,都市中的绿地不断地减少,都市更新只成为建商拆楼盖越来越高的大楼的借口。像我的朋友是老湾仔人,他说他童年时住的十二层高楼,是当时湾仔的高楼,如今不要说平房,四五层七八层楼都早就拆光了,连十二层楼在湾仔都不容易见到了。
香港人对后九七的社会发展既愤怒又无奈,连商业港片《维多利亚壹号》都用连续杀人犯的类型电影在控诉房价。香港住是大问题,但相对于基本民生衣食住行四大项,香港民间社会处理不了住宅价格的合理,因为**不断卖地,土地都控制在少数大建商手中而形成垄断;但其它的民生,尤其是衣,却因为可以仰赖中国大陆的工厂与不断涌入香港社会的廉价劳力,反而使香港成为低廉成衣的大宗供应中心。
再谈到食,我在演讲中提到美食是香港社会的救赎。香港这区区弹丸之地,竟然有五万多家食肆,其中当然有富人俱乐部,如才刚获二○一一年出版的米其林指南三星的新同乐,与被从两星摘成一星的福临门。福临门被摘星大快我心,一个多月前我去那里吃饭,就大叹福临门水平下降,可见米其林评判员的公正。但我对香港餐饮界最大的肯定,并非这些米其林二三星级的餐馆,而是那些一星甚至无星但得到米其林舔舌头肯定的餐馆,这些众多的餐馆的餐饮、装潢、服务水平之佳,真是世界少见,更难得的是,在高涨的租金压力下,这些餐馆的价格还挺合理的。
除了米其林列举的精挑餐馆外,香港街头和租金作战的小食店也颇多佳店,香港朋友说这些店不得不好好经营,是因为竞争太激烈,东西若不够好吃,生意就不好,也就付不起租金了,而这些小店从早开到晚,工作时间超长,连卖云吞面的、粥品的,都有卖到半夜四五点的。
饮食之乐成为香港市民暂时的逃避乐园,每天三顿饭,满足肚子的短乐可供对抗身体的无法有房安顿的长期之苦,这样的社会挺畸形的,但许多香港人也只能一天过一天,每天吃点好吃的,这种集体的渴望也造就了香港各种小食的独门手艺。
我曾开玩笑说,香港**应颁发对社会最佳贡献奖给香港餐饮界,因为只有靠着他们的努力,香港社会才得以安定。但对社会最佳破坏奖座颁给谁呢?当然就是那些炒地炒房的大建商!
(作者为南村落总监、生活美食家)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