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个问题,之前写过一贴,现在看来,没什么效果。今天再努力一次,如果无效,便放弃——因为我不能指望将鹅卵石孵出小鸡来。
本论坛的机器价值论者给出了机器创造价值的两点理由:
一,人类劳动并没有什么神秘的特殊性,动物和机器可以部分或者全部代替人类劳动;
二,动物和机器劳动的结果和人类劳动的结果不存在本质的区别。即使存在区别,往往是因为动物能够完成比较繁重的体力劳动,而机器生产的产品优于人类劳动的产品。
对于第一点。说机器可以部分地代替人的劳动,我认同,说全部,则玩笑开大了。仅指出一点:机器能够代替人来决定生产什么吗?即使高智能的机器人,你也得事先由人来设定一定的程序,根据市场情况输入相关数据,在人的操作下,才有可能计算出一定的结果来。
而这里所谈到的价值是什么呢?无论你是用劳动价值论来解释,还是用效用论来解释,你总得生产对消费者有用的产品。即便你说价值就是交换价值的简称,那么我要问了,一物为什么会有交换价值呢?如果物没有用,会有交换价值吗?于是,问题的解释你还是离不开上述两种价值论。这意味着,无论机器能够代替人做什么,最为关键的,也就是决定一物有没有价值的,是人的行为,而不是机器的行为——机器根本就没有什么行为,它的运动不过是人的行为的转化形式。价值,离不开物对人的有用性;创造,是指人的创造,或者说是人在制造某种前所未有的物的对人的有用性;生产是人的生产,是人在生产某种有用性,而不是机器在生产某种有用性。机器只是在为人生产,而不是机器自己要生产。
第二点。这第二点其实和第一点是有密切联系的。机器由于其运动的稳定性,因此通过它生产的产品的确比人的手工生产在质量上要稳定一些。但是,正如我在上贴所说的,如果这产品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你质量再好又有什么用呢?
这里的关键不是结果有没有区别,而在于这结果由何而来。用机器生产不符合消费者需求,一文不值;手工生产即使质量稍差,但符合消费者需求,则至少有一定价值。你可能要说,这里仅就同样的产品而言。那么我要问了,这同样的结果又是如何而来的呢,不是机器在人的意志支配下生产出来的吗?
机器的效率高,就说明它能够创造价值吗?那么,一个四肢强壮的人和一个四肢孱弱的人相比,在体力劳动上,前者肯定比后者的的效率高。这力量来自于肌肉,难道我们要说,这肌肉创造价值?如果我们综合一个人的身体素质,并把大脑且暂时排除在外,一个人的身体的各个器官的相对他人的发达,总会比别人创造更多的价值,那么是不是可以说,这些器官创造了价值?然而,离开了人的大脑,这些发达的器官又有什么用呢?
既然我们不能抛开人脑这一主体标志来单纯地说其它器官的创造性,那么我们又如何能够抛开人脑来单纯地说机器的创造性呢?人之所以为人,不是因为他的人形,而是因为他具有自我意识和创造性。如果离开了这些,他不过只是一个普通的生物体。离开了人脑,也就没有了主体意识。价值,是主体意识的产物(不要把这种说法与价值的概念相混淆),而不是独立于人的客观存在。换句话说,没有人的主体意识,也就没有价值的概念。动物和机器,根本就不知道价值为何物,何来它们对价值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