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638 2
2016-12-31

亚当·斯密

P231

关于城市化

城市化在西方资本主义兴起时代是很容易观测的,人口在城市中常住就作为城市人口被登记,但我们国家的城市化统计面临户籍制度的干扰,除非在城市内买房置业,否则是很难被登记入城市常住居民的,而实际上,大多数人除了春节以外,基本就是常住在城市,甚至春节也很少回到农村了。

我们国家的城市化率大大被低估了……由此导致一些列后果,特别是对于房地产的盲目。

P232

中美正逐步走向战争,这恐怕是川普如此亲近俄罗斯的原因之一。美国不可能打赢一个背后有俄罗斯支持的中国。离间这两个国家是一种战略而不是一个计谋。

P265

分工和交换

作为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当作自然的和一贯如此的斯密来说,手工作坊内部的分工就是全世界的分工,而这种分工就是人类相互交换的本性使然。

这里,他不仅把交换和分工混淆了起来,而且把技术分工和社会分工混淆了起来。

斯密不明白的是:分工可以没有交换,但交换必然导致分工。

作坊或者企业内部的分工乃至一个部落最原始的分工都是交换的前提而不是结果,但是这种前提甚至不是必要前提。

交换不必然是以分工维权前提就象斯密自己举例的,猎人和渔夫之间的交换是不存在分工的,但是,必然以剩余物为前提。

分工,扩大了剩余,从而促进了交换,同时,交换反过来又使得分工深化和固化。

部落、作坊或者企业内部的分工之间是不存在相互交换的,因为制作完整商品或者提供完全服务的分工和不制作完整使用价值的商品或一套完整的服务的分工具有本质区别。

前者提供了完整的财富意义上的价值,而后者仅仅提供交换价值。

分工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这一样应用到机械化和智能化的分工上面而与原理不悖。

技术分工在斯密那里还是以每一个操作步骤的极简化为前提的,机械化也是一样,智能化也丝毫逃不出这个规律,因为智能化的预设或者说培植最终也是以对每一种不同对象做出不同反应所需要匹配的最简单代码或者表征方式为前提的。

计算机的一切指令都可以转化为一种特定的指令语言,而每一中语言的前提都是一种特定模式的程序,而每一种程序都是由最简单的语句构建,而再简单的语句都不过是一堆有逻辑顺序的字符代码,而哪怕是单个的代码都是由0”和“1”来表示的。

那些把机械化和智能化看作是价值创造者的人忘记了这样一个事实:尽管在这些智能机械所应用的地方,社会分工更趋向于表现为由智能机械所执行的任务和只能由人来执行的操作。但机械或者智能产品越是执行复杂的和接近于人的任务,其背后就越是需要积累浩繁分工的劳动。

举例来说,当年微软视窗XP系统,历经3年,2万个程序员参与其中,才搞成了一个几乎算不上多聪明的操作系统,而这个操作系统的唯一特色也就是可视化程度更高一些而已。这里的可视化也仅仅是指视觉感受上而不是能否被视觉感受的意思。

如果说,技术分工和社会分工有什么本质区别的话,那么就是,前者在完成最终产品或者服务上是单位时间内,每一个具体的分工职能都提供必要的劳动量,否则这个最终产品的完成时间就会发生变动甚至导致不可能出现最终的价值形态,而对于后者来说,则是既定的产品作为一个既定的劳动量在实现其价值上会出现不同的时间,直至在价值保留的时间段上最终丧失其价值形态。简而言之,技术分工是价值的形成过程中的劳动形态,而社会分工是价值完成后的劳动形态。技术分工是交换扩张的前提而社会分工则是交换扩张的结果。

P275

货币的起源和意义

交换是以剩余为前提的,但剩余不是分工的前提。反而是剩余的扩大必须以分工为前提。同样,剩余的扩大是交换进一步扩大的前提但不能相反。

交换的发展产生了货币而不是分工产生了货币。

斯密:货币起因于人的理性。

      理性人:追逐自身利益的实现,并使得自己的行动与追逐自身利益一致的人。

      使用货币:愿意(主观唯心主义)

      描述各种货币形态:牲畜等……。

把货币的出现当作既成事实和必然合理的结果来描述,而不是说明为什么货币具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形态。一切都好像决定于个人突发奇想和心血来潮。

卢森贝:“斯密的分析恰好在最有意义的地方中断了,他的研究也不是在应该开始的地方开始的”。

卢森贝对斯密的批判在276-279页上是有瑕疵的:

诚然,斯密对于货币起源的说明是纯描述的而非本质的,从而是那种把一切现存的现象都当作一开始就出现,并且是随着人的本性的出现而出现从而不需要去追究的东西。卢森贝把这种描述称作“合理主义”。但是这种合理主义恰恰不是表现出卢森贝所批评的“排除了偶然性”恰好相反是排除了必然性的。

货币的出现究其单个交换行为来说是偶然的,但究其具体形态的原因来说则是必然的。

第一头牛作为第一枚货币出现时候,是偶然被引入交换中的,但牛作为牲畜形态的货币,其出现是与这个交换所出现的历史时间、地域及其相应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条件相适应的。

P285

斯密悖论:

斯密不懂得使用价值本身是不能一般化的,所以仅仅从使用价值中推导不出价值一般——即交换价值。只有具体的个别意义的使用价值在不同条件下是不可量化的,但交换价值却是在任何条件下一般化的说明。

一头牛的交换价值可以是两只羊,但一头牛的使用价值无论如何都和任意数量的羊没有关系。效用论基于排序来衡量对象的效用也只能是对某个假象的个人来说是匹配的,而无法一般化。价格对偶法说明了单个的价格是怎么来的,但不同的价格如何成为了一个“价格一般”却无法用对偶来说明。因为按照效用论为基础的学说,是个别价格围绕着一个抽象的均衡价格波动而不是均衡价格围绕个别的价格波动。换句话说,均衡价格在庸俗经济学那里逻辑上是先于个别价格的,但在结论上却是个别价格的结果。

斯密没有从价格中抽象出交换价值来。

交换价值是不同商品之间所凝结的不同过程的劳动量。

价格是各类商品所待交换的他种商品的一般量。

斯密的两种劳动价值论:耗费劳动量和购买劳动量。

两种商品的交换一定是按照其交换价值,即其耗费的劳动量来决定的。

但是,当主体试图去购买一定的劳动量时,其一定是按照低于自身耗费的劳动量来购买的。换句话说,决定购买劳动量的是价格而不是价值。

一个人买一台车,这台车价格一定低于这个人所能付出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所表示出来价格而其价值一定等于这个人自身所耗费掉的劳动量。

斯密混乱:

价值决定占有,但劳动决定价值。如果劳动决定价值,那么究竟是死劳动决定价值还是活劳动决定价值?这个我问题可以代换为,究竟是耗费劳动决定价值还是购买的劳动决定价值。购买到的劳动是价格,其总是有背于价值。而这个背离离不开价值构成的分析,于是有了斯密的第三种价值论:收入价值论。

马克思指出了斯密没有看到价值形成过程中在不同的人中进行分配和价值形成本身没有关系一如一定量的黄金的开采过程作为价值形成过程和如何分割出售给不同的人没有关系。

死劳动在价值上进行交换,活劳动在价格上交换。

收入价值论的原因:

劳动决定所有权和价值决定交换权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的本质是劳动过程和劳动力之间的对立。

价格对价值在交换上的背离是劳动过程和劳动力之间对立的表现。而斯密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只能用三种收入的分析来说明他隐约感觉到了这个背离。但是他又要维持一个价值不变的商品,因为在他看来,既然商品的价值决定于劳动,那么既然劳动是不变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商品的价值本身也是恒定的。这却与三种收入的变动是背离的。这里他抛开了不变资本也是合乎逻辑的,因为他看来不变资本作为死劳动,其价值已经是固定的了,那么这个变动一定决定于三种收入的相互变动。

所以与其说斯密有一种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理论不如说他有一种三种收入的变动影响价值的理论。

价值规律和分配规律的混淆

没有看到私有制下社会化生产的交换和单纯个人生产下的交换中遵循的是不同的分配规律。

P299

三种收入 分配论

自然条件下,劳动产品就是工资,工资决定于劳动效率。

私有制下,工资决定于剥削率。

P312

四种地租构成论

产品剩余构成地租

土地使用的租金构成地租

农产品价格差构成地租

自然力构成地租

P320

关于资本

1、未能区分资本的不同形态

2、不能区分利润的创造和利润的获得

3、生产利润和让渡利润

   

P322

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

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区分的最早起源。

P329

尽管卢森贝指出了斯密把牲畜也看作是劳动者是庸俗经济学的种子,但并未能展开批判。

P340

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12-31 20:22:2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31 22:20:59
感谢,学习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