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缪尔森用以下事例对所谓“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成正比”提出了质疑:
“⑴ 如果某一农场主获得丰收,他的收入会增加;但如果所有农场主的收成都打破记录的话,他们的农场收入却会下降。
马克思说了二方面的事情:
一,自然力被人类驾驭利用,被人类收获收割,转化为人类自身的本身的力量,即人类生产力。这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相对降低了价格,也相对减少了雇佣劳动力的使用数量。
二,机器设备等等生产资料,增大了生产资料的被使用,增大了不变资本的被占用,亦即增大了总资本,那么这些相对增大了总成本,这些增大了的总资本也要求获得利润,这些相对增大了的总成本也需要成本加成,从而相对增大了价格,同时,雇佣劳动力的工资水平和工资总额相对降低。进而,这些导致了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
小结一下来说:人类对于更多更大自然力的掌握利用,提高了人类劳动生产率,相对减少了劳动人员数量,并且,一方面相对降低单位成本,一方面相对增加总成本(资本占用);一方面相对减少劳动人数,相对减少了劳动时间量(总价值量),也相对减少了工资水平和工资总额(有效需求),一方面相对增加了产品数量。总之,综合的结果是,平均利润率的下降趋势。这里所说的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是后果上结果上来说的,不是针对定价环节来说的。
另外,在这里,马克思是侧重于单个企业来看来说的。当然,这其中也放眼全社会、总资本来看了。
另外,马克思说的平均利润率下降规律,是正确的。这可以从各种各样的角度来旁证来证明。
那么,萨缪尔森所说,完全不构成对马克思有关观点的质疑和反驳。萨缪尔森只是说,劳动生产效率提高等等原因,导致货物供给数量多,进而,价格是下降趋势。也就是中国古人所说的,物以稀为贵。
那么,萨缪尔森所说,其实马克思已经想到了,也说过了,其实是对马克思有关观点的复述、附注。
在这里,一定要注意:价值是价值,价值是劳动量。市值是市值,市值是价钱量、货币量。首先要区分价值和市值。当然,价值和市值是有紧密关系的,是一比一对应的。
在这里,萨缪尔森并没有论证机器能劳动,能创造价值(即劳动量)。
在这里,萨缪尔森,也没有针对马克思的相关论述,去提出质疑和批评,也无法构成任何质疑和任何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