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詹伟雄:纵贯线与五月天
【联合报╱詹伟雄】
2010.02.18 03:45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5427618.shtml
演唱会的「现场性」,是它的核心特质:歌手真挚的表演、观众毫不含糊的互动、绚烂的灯光,以及深具撞击力的音响效果,这些都是单调与例行化都市生活中的「意外」,是体验经济的魅力所在。
但是,并不是每场演唱会都一样,不同的歌手其实创造着不同的演唱会,譬如「纵贯线」与「五月天」。
中年歌迷与学生粉丝
「纵贯线」是由老生代音乐人罗大佑、李宗盛、周华健与现役的张震岳所组成的临时四人团,他们于前年相约,进行一年巡回演出并尝试共同创作。「五月天」则是由四位师大附中同学发起的摇滚乐团,团名取自当时贝司手马莎的BBS网络昵称「mayday」(无线电通话时的「求救」之意),自一九九七年三月组团以来人气便扶摇直上,有「台湾天团」之称。
我在「纵贯线」(终站演唱会)与「五月天」(DNA创造演唱会)各自网络开卖的第一分钟,便买到了票,半日后再到网络上看:两场「纵贯线」的售票慢条斯理,而三场「五月天」则已秒杀卖光(随后加开一场)。进了小巨蛋,两团观众迥然不同:「纵贯线」歌迷中年人占大宗,而虽然「五月天」的成员们都已卅好几(最年轻的马莎也已卅二岁),但满场粉丝明显以学生青年为主力。由现场观众与歌手的互动也可看出:「五月天」粉丝声嘶力竭投入,而「纵贯线」的歌迷则是热情但自制。
论音乐,「纵贯线」编曲由李宗盛的马来西亚老友周国仪(Mac Chew)担纲,声线立体而华丽,罗大佑的〈皇后大道东〉一曲与四人合作的〈亡命之徒〉好听至极;「五月天」这边,整场专攻节奏,电吉他刷了再刷,配器也许单调一些,但电气音墙自然造就出某种悲剧感,当阿信唱着〈放肆〉里的「哥伦布只要有一颗星光,就胆敢横越大西洋,我还有一把吉他,我还有一群死党,为什么还不大声唱……」之时,我身边的年轻人早已热泪盈眶。
时光隧道与热情祭典
「纵贯线」的中年歌迷,来到现场彷佛进入时光隧道,他们要听的是「昔日的歌」,为沧海桑田的现在连结上(听罗大佑、李宗盛歌时的)昨日青春,当年那曾经占满生命全部的歌(例如〈野百合也有春天〉)如今虽不再刻骨铭心,却拥有一种透过「时间」渲染的审美悸动。「五月天」的青年粉丝则把演唱会当成一场神圣的祭典,他们共同唱着阿信要他们唱的歌词,可看出从彼此间得到的温暖和从乐团那儿得到的一样多,一次又一次的安可让演唱会的结束变得困难无比;相较之下,「纵贯线」的一次安可之后,所有观众便都起身———人生经验提醒:该散场就应散场如仪,何况还有许多事得先准备、待料里。
「五月天」演唱会不只是一场体验经济,它还是一场「青年认同」的热血洗礼:在这段尴尬岁月里,成人世界冰冷、功利、威权的规则正像怪手一样伸进我们的世界,「唯摇滚得以反抗」、「唯快感得以同盟」:「每个孤单天亮,我都一个人唱,默默的让这旋律,和我心交响;就算会有一天,没人与我合唱,至少在我的心中,还有个尚未崩坏的地方…」,「五月天」正是和我们一齐探索不确定明天的友伴。
两场音乐会似乎说了一个故事:若你在年轻时不听摇滚,便是没有良心;而若你在中年时还听摇滚,便似缺乏脑袋。这曾是萧伯纳描述「左派」的话,换成「摇滚」,仍有七分贴切。(作者为学学文创志业副董事长)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