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途指的是商品应用的方面或范围即有用性,效用指的是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商品获得的满足程度,偏好指的是消费者按照自己的意愿对可供选择的商品组合进行的排列。
用途是商品有价值的必要条件:没有用途,没有价值;有用途,才有价值。
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会有一个餍足量,消费到餍足量获得最大满足。作为理性消费者,如果一次购买是为了一次消费,他购买的数量应该低于或等于餍足量,不超过餍足量。这就是效用的意义所在。
很多种商品,消费者可能都想消费,但是消费者收入有限,这就要有一个购买顺序。这就是偏好的意义所在。
我们总结一下效用价值论的主要观点:
商品有用途是商品有价值的必要条件:没有用途,没有价值;有用途,才有价值。
多种商品购买收入不足,按偏好进行购买排序。
一次性消费购买数量一般低于或等于餍足量,不超过餍足量。
效用价值论有两个购买模型。
模型一:购买两种商品,购买预算一定,一种商品价格不变,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购买数量变化。据此,推出一种商品的需求曲线。
模型的数学公式是:
P1X1+P2X2=m
模型二:购买多种商品多种商品价格确定总购买预算一定,如何购买才能使总效用最大?
模型的数学公式是:
P1X1+P2X2+…+PnXn=m
P价格,X购买数量,m购买预算。
模型一以无差异曲线为依据用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解释了为什么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变动,提出了需求定律与需求曲线。
模型二如何购买的答案是:
MU1/P1=MU2/P2=…MUn/Pn=λ
MU商品边际效用,λ货币边际效用(货币购买商品产生的边际效用)
这个模型把商品边际效用、价格、货币边际效用给扯上了关系。
理解效用价值论,要基于三个观点、两个模型。离开三个观点、两个模型去谈效用价值论是没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