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2053 94
2014-03-12
平台战略:正在席卷全球的商业模式革命

作者:陈威如,余卓轩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页数:268


内容简介:
      平台是什么?平台如何打造?——说不清吗?
  尽管一些互联网大佬言必称平台,但平台到底是怎么生长起来的?如何才能打造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平台?在《平台战略:正在席卷全球的商业模式革命》出版之前,还没有一本书系统、全面地讲述过这个问题,所以,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同名课程为基础而创作的《平台战略:正在席卷全球的商业模式革命》是一个创新。  

       《平台战略:正在席卷全球的商业模式革命》既是解析平台战略的手术刀,可以用来解读3Q大战,判定阿里和腾讯的未来走势;也是实施平台战略的施工图,创业企业按图索骥可以实现平台梦想。
  《平台战略:正在席卷全球的商业模式革命》得到来自新浪、阿里、盛大、拉卡拉等多位互联网大佬的鼎力推荐!

作者简介:
       陈威如,美国普渡大学战略管理学博士,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战略学副教授,讲授包括平台战略及打造创新型企业等前沿课程。加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之前,在全球排名前5的INSEAD(欧洲工商管理学院)任教多年,并获得杰出教学院长奖及MBA课程杰出教授奖;教学与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行业与竞争分析、平台商业模式创新和低端市场创新战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的权威学术期刊上,并得到多个学术年会论文奖。
  余卓轩,身兼创作者与创业者两职,现任Prophesee世界观概念公司故事总监,WhiteChaos创意工坊负责人;主要从事创意概念与平台战略研究。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管理学硕士,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学士。涉及领域广泛,曾任企业责任全球论坛主席,联合国会议正式观察员,以及2041南极远征队员。

媒体评论:
  • 做平台之所以会成为几乎所有有企图心企业的梦想,一方面平台处于产业链的高端,不但收益丰厚、主动权大,在竞争中也会处于较为有利的位置,往往可以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平台的商业模式比较好,这是一种可以让所有合作者共赢、经营越久价值越大的商业模式。
  ——孙陶然 拉卡拉支付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

  • 《平台战略》一书,给我眼前一亮的感觉,概念通俗易懂,提炼的点有直接指导意义。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多个有创意的商业概念,比如“平台生态圈”,“利润池之战”、“机制设计”、“突破引爆点”等等。本书能帮助有志于互联网创新、创业和守业的管理者提供新的思路,找到互联网下一波革命浪潮之药引。
  ——陈彤 新浪执行副总裁、新浪网总编辑

  • 电子商务正在催生以小前端、大平台、富生态为特征的新商业格局。平台既是支撑小前端的基础,也是衍生富生态的土壤。如何认识平台,发现和确定与平台的关系,培育或适应平台生态,无疑是未来每个企业最关键的战思考之一。
  ——梁春晓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研究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员

  • 《平台战略》这本书写得非常不错,对平台的规律有很系统的分析。我向每一个有志于通过移动互联网“改变世界”的朋友推荐本书。在书中,作者通过现实的例子,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平台模式的来龙去脉,尤其对平台模式的关键因素——“生态圈”的规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以科大讯飞这样以语音核心技术优势切入市场的企业为例,在如何构建以“语音云”为基础的语音应用开发者生态圈,让开发者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而且能得到良好的商业回报,具有非常好的启发和参考价值。
  ——江涛 科大讯飞副总裁

  • 平台是近年来互联网发展中出现的最突出的现象。因此,对平台商业模式的探讨就显得特别有意义。陈威如、余卓轩先生这本书的推出可谓恰逢其时。
  ——王俊秀 信息社会问题专家

本帖隐藏的内容

电子版资料:
《平台战略》:https://bbs.pinggu.org/thread-2566727-1-1.html

好书一起看:
分享【经管书评140312】帖子的‘标题+链接’+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书评】到QQ群或者微博,将截图回复在下面,会获赠论坛币:
1.凡分享的QQ群,人数在100人以下的,视情况奖励10-40论坛币;100-300人的,奖励50论坛币(每群限奖励一次);300人以上的奖励60-100论坛币。
2.凡分享到微博,您的粉丝在100人以下的,视情况奖励10-40论坛币;100-300人的,奖励50论坛币(每群限奖励一次);300人以上的奖励60-100论坛币。
3.所有奖励均可叠加,奖励不封顶。


【往期链接】(有奖评论分享仍在进行中)

【经管书评】创意&热情召集令
【有奖活动】★★原创书评征集令★★
《证券分析》 本杰明•格雷厄姆 / 戴维•多德
《投资经典:金融炼金术》 乔治·索罗斯
《漫步华尔街》 伯顿 G.马尔基尔

《战胜华尔街》 彼得·林奇 / 约翰·罗瑟查尔德

《史蒂夫·乔布斯传》 沃尔特·艾萨克森
《风雨哈佛路》 莉丝·默里
《股票作手回忆录》 埃德温·李费佛
《非理性繁荣》 罗伯特·J·希勒
《说谎者的扑克牌》 迈克尔·刘易斯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 彼得·林奇
《通向财务自由之路》 范 K.撒普
《贼巢》 詹姆斯·B·斯图尔特
《泥鸽靶》 弗兰克·帕特诺伊
《1929年大崩盘》 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思
《巴菲特传》 罗杰·洛温斯坦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股份公司教程》 沃伦·巴菲特
《引爆点:如何制造流行》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超级交易员》 范K.撒普
《聪明的投资者》 本杰明·格雷厄姆
《短线交易大师》 杰克·伯恩斯坦
《短线交易秘诀》 拉里·威廉斯

《短线狙击手》 安杰尔
互联网书单_推荐十本书
《免费》 克里斯·安德森
附件列表
平台战略大图.jpg

原图尺寸 24.57 KB

平台战略大图.jp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3-12 11:04:09
你的书评是什么?回复在下面吧~~分享你的观点,同时赢取论坛币:)
分享无界限,奖励无上限!!!!

你的只言片语也许能给大家更多的帮助与思考...
网友说:
  • 新商业时代的商业模式观察与平台游戏规则制定:
      最近因为旺季的准备工作太多,缺乏一些比较系统的东西,所以重新翻起许多商科书籍,包括经典的教材《认识商业》这类的,但终究觉得缺乏了当今商业的案例,有点跟不上时代节奏,而这本书恰恰做了极好的补充。在作者宏远的视角上,我个人觉得这是一本平台游戏规则制定要领:大规模协作,制定规则留住玩家。   
  1.从 iOS /Android的应用生态圈说开去
  前两天在广播中大力吐槽了诺基亚,该公司在手机生态系统进化过程中,因为固执将自己的系统,而错失了安卓系统带来的机会,广大市场让给了三星之类的公司,诺基亚一直在选择那些很难走的路,比如WP导致了今天极为被动的局面——大艺为道,小技为术。在商业市场的远见,就是看清客户需求的各种可能,这些可能已经被各种软件和APP解决,而的风险是直接使用巨人力量打造的生态圈,因为不是什么企业都可以做出一个APP应用市场或者安卓市场,等培养起客户来,黄花菜都凉了,这个市场变化太快了。国内的华中米联不是没有野心,而是做不出来,所以在硬件和营销上做市场细分更务实。   
  相比下许多苹果的软件质量比Andorid系统上的更高,一来是苹果的发布门槛,二来是利润分成,三来是系统UI和内存使用规格一致没有变动,而Andorid的系统强大之处是系统极大的灵活性,而且不对硬件进行管控,可以使得大量基于Andorid的设备出现,他们不单单是手机,而系统的份额争夺战已经没有什么意义。对于google来说,有大量的外围设备支持才是王道,我更看好android是因为以后的设备沟通他们在做手机软件的连接缝合会更容易。相比于苹果独孤求败,这更有优势,除非苹果的硬件研发一直能够处于全球之巅。但这种可能没有,因为Android带来的是一群各个领域的狼并留住,相信这在未来许多年里面,包括微软都难以挑战。  
  诺基亚的未来能否翻身,就看他是否能够在大生态系统中需找可以进行硬件创新,升级的机会,目前的android阵营中,传感器严重缺乏,很多体验还不足。在智能移动终端创建一套规则和生态圈的机会暂时没有了。寄托于微软,风险太大,但双管多管齐下试试也无妨。 
  顺便说下微软,在WIN8时代,重金奖励开发者,无非希望在应用市场分到一杯羹,但是系统并无独到之处,还占用了大量的资源,我觉得前景不妙,开发者和用户要都能感兴趣才行。现在人家连到你的版都不乐意——市场起不来。
  
  2. 淘宝、京东、凡客、亚马逊、拍拍的“升级收费”
  从去年开始,发现京东、凡客、亚马逊越来越像淘宝商城,很多商家直接在上面做生意,其中京东是最像淘宝的,像凡客一类的乖乖仔很早前一直是销售品牌的,但是巨大的流量优势和用户优势,让这些网站有点顺带捎上小商家做点生意利润还不错——未来不一定是淘宝独大,假如许多更便捷支付工具出现,更好的用户体验和交易规则制定。对于商家来说,如果需要获得更高级别,更独到的服务就需要掏钱。   
  当然,还有很多新的商业平台极度缺乏,在线医疗,在线教育(有特殊技能的人可以开课),不知道未来哪家公司会加入产品线中,我个人目前看好腾讯的拍拍——微信支付和强大的用户基础,如果在这个接口进行改良,相信有搞头。   
  最后谁会胜出呢?消费者和商家都不是傻子。坐等创新大神。
  闲扯了许多,大佬总要吐槽,你个毛小子懂个屁,呵呵,老家伙认死理还不给谈?
  这本书放在书架大概了一个多月,今早花了将近3个小时的时间看到第六章,觉得这是国内商科案例书籍中为数不多的好书。值得一看,回头看还有什么补充的。


  • 微妙的平台生态圈:
       这是一本比较详细介绍互联网平台商业模式的书。我们生活正在发生变革,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那些富有创见的科技人士,还有以自利为准则的商业人士。如果不是市场的竞争,我们不会享受到优质的商品和服务。恰恰是这种竞争和共同进化的市场生态圈,使得我们休戚与共,共同繁荣。
  
  平台生态圈   
  迄今为止我们已经非常熟悉平台商业模式了,淘宝、亚马逊、京东,这些是需要我们付费的电子商务,你可以购得所需的商品或者服务。还有谷歌、百度、微博等等,这些是我们不需要付费的平台,在这些平台中,我们用户被称作“被补贴方”,平台的收益依赖于用户企业、广告商等。   
  扁平化的世界里,依然有需求和供给。伴随互联网技术衍生的平台生态圈,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无政府世界。在这个庞大的网络中,没有所谓的行政中心,人们通过多边合作和交易,使得这个无政府世界的价值越来越高。它可以创造出无穷尽的财富,只要你具有无限想象力和创意,那么这一切都成为可能。   
  平台生态圈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它还能朝向什么方向发展?它的未来前景如何?我只能说,的创新能够改变人的认知,甚至改变我们的世界观。在个平台生态圈里的每一个个人、企业,都是编织这张巨型网络的节点,也许竞争者之间彼此有厮杀,但更多的是生态圈的共融。因为我们是这个生态圈的一部分,我们在其中共同进化,进化的过程也即学习的过程。
  
  争夺用户的时间   
  我们越来越习惯于在地铁中阅读精短的文章和讯息,我有时候想,这是那些富有创见的平台改变了我们的阅读习惯,还是我们对此也感到欣然接受?自愿性的互惠表面上看是免费的,例如那些自愿参与开发苹果平台软件的,自愿开放硬件部分给手机制造商的安卓,自愿提供内容和信息给用户们的媒介,这些自愿行为促成了一个个丰富多元的生态圈。同样,在这些自愿行为的背后,却有着切实可行的盈利方案。只不过,这些盈利会以更隐蔽的方式潜藏在一切行为的背后。免费交易的背后,也有价值,否则就不可能产生任何交易。  
  我们为了免费获得对我们来说有用的信息和内容,难免收录了一部分对我们来说完全是鸡肋的信息,还有广告。但这点小小的损失又算得了什么呢?用户们不介意这点损失,我们继续享用免费的午餐。实际上,我们花在获取信息内容的时间,本身就是极大的价值。这些时间,不仅仅对我们自己而言是有价值的,同样对平台运营和信息提供商来说,可以转化成利润。为了抢占用户们的时间,平台运营商显示了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本领,提升用户黏着度成了每一个与互联网相关的企业最关心的焦点。不过他们想的越多,做的越多,我们能获得更好的体验,服务的品质在被提升。这就是共同进化圈的特征,我们一起成长,我们是双赢的。市场、互联网改变了我们原来的思维,这里玩的游戏是非零和游戏,我们必须适应这种规则,转变各自的策略。
  
  谷歌安卓PK苹果ios   
  智能手机的高速发展归功于操作系统平台的发展,现在在智能手机业内形成了双雄争霸的局面。谷歌的安卓与苹果的ios对市场采取不同的开放策略,它们各自如何实行盈利目标?它们维持市场份额的策略如何?它们,一决胜负了吗?  
  谷歌安卓系统摆脱了硬件规格,这为大量手机制造商如三星、HTC踊跃参与合作提供了可能。谷歌这一策略被称作为开放性策略,非但与手机制造商合作,还对软件开发商采取了宽松的审核标准。想要进入谷歌安卓的生态圈,门槛不高。2010年安卓全球软件开发商有68.9万个,谷歌从自己的android market中赚取了10亿美元。不过安卓这笔收入大多源自广告商,这是谷歌生态圈的核心。  
  苹果把关着硬件的统一规格,苹果ios生态圈只有三边市场群体:手机用户、软件开发商、广告商。iPhone的主要收入来源于收费软件的利润分成和手机终端本身的销售。同时,苹果对软件开发商设下了高门槛,严格审核,未达标准的就被过滤掉了。虽然这一“低度开放”看上去不够意思,但它却保证了这样一个事实:在app store里无论是付费的或免费的下载软件,都具备优良的质量,苹果的口碑树立起来了。虽然苹果只拿开发商30%的分成,但2011年度季苹果卖掉1亿台,当年1月22日app store创下应用软件被下载100亿次的记录。一款名为Infinite Blade的奇幻游戏售价5.99美元,发布四天就卖出27万套,赚了160多万美元。苹果通过控制高端消费群体,在全球手机市场中支配了51%的利润份额。   
  不过反观安卓用户群体,无论对于终端硬件还是应用软件都拥有更多选择。到了2010年底安卓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越苹果ios和塞班系统,2012年第二季度,安卓手机与iPhone的销售数量比已经是3.4:1,并且正在不断拉开差距。   
  现在到底是哪一种策略更好呢?我们可以知道的是,安卓的用户对价格更敏感,而苹果的用户有这品牌忠诚度。安卓高度开放,导致产品碎片化,质量难以监管,广告太多,似乎安卓缺乏ios那种成熟的软件销售文化。但是安卓用群也不像苹果的用户群那样有付费下载的习惯。因此,他们的策略不同,却各自找到了拥护自己的消费人群。   
  而我不得不提的是,个没有采取开放态度的,极度封闭系统的黑莓,却成为智能手机竞争中的失败者。看来,态度决定一切,策略决定利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3-12 12:08:39
very good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3-12 13:40:35
正在阅读中,有很多精彩的观点,值得一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3-12 14:59:06
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3-12 18:02:52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